南无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 

人死后去哪了?

死,指有情一期生命形式死亡的那一刹那。医学对死亡的判断是瞳孔放大、脑干反应能力消失、脑波无起伏、呼吸停顿等,以上几项连续出现六个小时而毫无变化。

佛教认为死亡是寿、暖、识的解体:有情生命由寿、暖、识三法组成,一旦寿命结束、识体离开、体温消失,一期生命便宣告死亡。死亡是人生大事,也是有情生命的重要转折。

死后将到哪里去?我们无从向死者询问。世间的人,除了得道的高僧大德,通常也无法知晓。不过,佛经中告诉我们一些考察的方法。《俱舍论》中说:死有两种:一曰顿死,一曰渐死。

顿死:是意识和生命活动在色身迅速消失,于一瞬间死去。

渐死:是指意识和生命活动逐渐消失,色身渐渐败坏,意识慢慢离开。

有情的死亡,就是识和暖的离开。当识和暖渐渐离开身体,色身也就随之败坏。对于趣向不同法界的有情来说,识离开色身的处所也不相同,所谓“顶圣眼天生,人心饿鬼腹,畜生膝盖离,地狱脚板出”,这是从识离开色身的不同部位来考察死者未来生命的去向。

有些人死时识从头顶离开,那是成贤成圣,生于佛国净土;有些人死时识从眼睛离开,则生于天道;有些人死时识从心口离开,则生于人道;有些人死时识从腹部离开,则生于饿鬼道;有些人死时识从膝盖离开,则堕于畜生道;有些人死时识从脚板离开,则堕于地狱道。

那么,如何判断识离开的部位呢?在识离开生命体的过程中,色身的体温将逐渐降低乃至全身冰凉,唯有识的最后出口处保留一点余温,那便是识离开之处。

《楞严经》中指出临终时“想与情”的不同心态阐述来生去向:[想]指理性、求真、向上的能力;[情]则是感官、物欲、向下的需求。临终时的心态是情抑或是想,决定了未来生命的升堕,这也就是《楞严经》中说的“纯想即飞,纯情即堕”。临终时的心态是纯想,就能生于天道或佛国净土;纯情,则将堕落于三恶道。经中又说“想情均等为人”,也就是说,若想与情各半,则生于人道中。

——济群法师

... 您可能还喜欢: